- 中文
- English
钱大经
特聘教授
南京艺术大学.
工业设计设计学院
1955年生于中国南京
学历
198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
1984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
担任学术职务
2006年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,教授,硕士生导师
2009江苏省艺术类省级外籍专家
2009年至今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特聘教授
会员资格和专业服务
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江苏美术家协会分会会员
江苏油画协会会员
江苏壁画协会第一届秘书长
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会理事
年表
- 中文
- English
1979年 | 《四月雪》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,北京,中国;
|
---|---|
1982年 | 四人画展,南京;
|
1989年 | 当代艺术邀请展,南京艺术学院,南京,中国;
|
1990年 | 个展,美国纽约中国屋画廊 China House纽约;
|
1991年 | 美国纽约苏荷画廊SOHO Gallery,海峡两岸邀请展,纽约,美国;
|
1997年 | 个展,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画廊 Carnegie Hall;
|
2004年 | 《思索者的孤独——纪念张纯如》刊登于美国《世界日报》
|
2005年 | 南京博物院邀请展,南京,中国;
美国休斯顿市政厅 City Hall of Houston, 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专题演讲《艺术与记忆》;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座《结构素描与作品分析》; 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 学术讲座《雕塑设计与其创意》; |
2006年 | 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术讲座《当代公共艺术》;
|
2007年 | 中国香港亚洲艺术博览会作品展,香港,中国;
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讲授《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》, 《中外公共艺术赏析》; 南京中山陵明孝陵博物馆景区景观设计,雕塑群设计; |
2008年 | 《南船北马》江苏淮安市城市标志雕塑设计;
汕头大学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艺术研讨会; 《公共艺术是城市综合体的一部分》刊登于《建筑与文化》2008年第12期(中国建筑研究会会刊,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,东南大学,浙江大学,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核心期刊); 《现代语境下的传统元素表达》刊登于《建筑与文化》 2008年第12期(中国建筑研究会会刊,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,东南大学,浙江大学,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核心期刊) |
2009年 | 《黑衣女像》刊登于《苏天赐文集》 2009年,东南大学出版社;
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学术讲座《那些晶莹的碎片—中外公共艺术赏析》; 应邀出席刘海粟美术馆《我的托斯卡纳》意大利当代精品油画展,并举办学术讲座; |
2010年 | 《张謇像》江苏南通市大型城市雕塑设计;
南京艺术学院讲授《空间造型综合应用》课程;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学术讲座《中外公共艺术赏析》; |
2011年 | 南京信息工程学院学术讲座《当代公共艺术研究》;
《阅读切割》刊登于《美术研究》中央美术学院校刊2011年第1期; |
2012年 | 《遇难同胞纪念浮雕》受南京市政府委托,重新创作大型青铜浮雕,南京
|
2015年 | 评论《一千个沈勤一千个陈琦》,刊登于国家级核心刊物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.美术与设计》(CSSCI) 2015年双月刊第6期;
|
2017年 | 叙事的瓦解——主题作品展,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,南京,中国;
|
2019年 | 《城砖的十四行诗》《极点》,《断桥》,《台阶》,《石凳》等系列作品,刊登于国家级核心刊物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.美术与设计》(CSSCI)2019年双月刊第2期;
《显—隐状态中的触觉织物 . 钱大经素描作品中的感知秩序》黄宗贤文。刊登于国家级核心刊物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.美术与设计》(CSSCI)2019年双月刊第2期; 《素描的理由》刊登于刊登于国家级核心刊物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.美术与设计》(CSSCI)2019年双月刊第2期; |
2020年 | 空间——第五届南京当代艺术主题展,北丘当代美术馆 ,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,南京,中国;
中央电视台专题电视片《探索. 发现—匠人. 匠心:钱大经对南京城墙的记忆和理解》; 《一件历时28年完成的作品》刊登于雅昌《艺术头条》艺术网; |
2021年 | 接力(第一辑),北京元典美术馆,北京,中国;
在家—— 第六届南京当代艺术主题展,南京宁海美术馆,南京,中国; 南京金鹰美术馆学术讲座《魔盒打开——康定斯基的前世与今生》; 《素描的理由》转载发布于雅昌艺术头条; |
2022年 | 评论《一己之私—杨志麟新水墨展观后感》,刊登于阿多诺文化艺术网;
|
艺术风格
近20年来完成的系列作品,是以“素描”为工具载体实现的,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素描,实际上是具有深度美学内涵、技术完成度极高,具有独立创作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铅笔纸本作品。新世纪以来,钱大经的古建系列,《双塔》、《断桥》、《石凳》等作品,聚焦于中国传统古代遗留物的单体,以极其写实的手法做出形而上美学的探索。续后的《迎候1号》、《迎候2号》、《迎候3号》、《乌托邦》和《诱惑》,以超现实的场域构建,营造直观物理空间与幻觉视效氛围的对冲,追求东方美学的神秘感趣味与哲学精神。近期的《城砖的十四行诗》系列,是以微观精神透析古代遗迹的结果。对城砖这一特殊存在物,进行宏观叙述与微观创作之间的思辨, 最后做出极致的个人性美学表现。 最近完成的《垩山》、《太阳直射》,是从另一个维度表达我心中的美学秩序,高度几何体块的嵌套互接,理性思辨的建构效果,旨在追求一种排他性的力量美学。以“素描”这一貌似简单的工具完成上述作品,是我如下理念的驱动:以单纯的,名晰的,直接的技术手段,解决现实与幻觉的思辨性呈现问题,从而获得极端个人性的美学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