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种凝视:用目光把握“物”之实在
文|王方
很多年以前,我的奥地利的艺术家朋友汤姆·施奈德拍过一部叫做《非洲7分钟》的实验影片,在那部影片里,没有采访,没有解说,没有情节,只有不断重复的镜头或者长镜头。比如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鳄鱼不断重复这个张嘴的动作达七分钟!或者在撒哈拉沙漠上,带领他们拍摄的向导在风沙中酣然睡去,只有他身边的沙粒在风中被吹走……
施奈德曾说,生活中有许多东西,我们以为我们看见了,其实我们没有看见。他将细节被无休止的重复不断地放大和强化,强迫每一个观众注视它,他把这种注视称为:凝视。
2024年岁末,艺术家钱大经老师的个展《一种凝视》在南艺美术馆开幕,当我站在他的《城砖》系列和新作《黑凹》系列的作品前时,我感觉到钱大经老师的手中的铅笔,就像汤姆·施奈德手中的那台摄影机,施奈徳是通过镜头,而钱大经老师是用铅笔,通过铅笔在铅绘纸上一笔笔的勾勒、深描和涂抹在“凝视”。
如果说,汤姆·施奈德通过镜头凝视的是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和细节,是从现实中强化和放大这些细节,让人在难以忍受的重复下去注视生活中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的东西,那么钱大经老师则是通过对“物”的描绘和放大,使之成为超越于形象的符号,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,震撼我们的心灵。
我曾经写过一篇钱大经老师《城砖》系列的随感,那是他和高欢老师“大经与高欢”的一个联展,那些铅笔绘就的厚重城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这一次,钱大经老师的《黑凹》系列又是与《城砖》系列完全不同的表达,这是钱大经老师的一种凝视,是用目光把握的“物”之实在。
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《非物》中说,物构成了大地的秩序、地球的秩序,这些物具有绵延的形式,为居住构建出安定的环境。这样物是汉娜·阿伦特所说的“世界之物”,它们具有“安定人类生活”的使命,它们支撑着人类的生活。韩炳哲认为,数字化的秩序接替了大地的秩序,数字化秩序让世界变得信息化,由此祛除了世界的物化。
他引用媒体理论家维兰·傅拉瑟的话:“在当下,非物全方位地涌入我们的世界,它们正驱逐着物。我们称这些非物为信息。”他认为,我们今天的生活被这些信息所规定,我们不再安居于天空和大地,而是居住在谷歌和数字云之中。世界变得难以把握,变得缥缈、变得幽灵化,没有任何东西有朴实牢靠的手感。
我觉得钱大经老师的《黑凹》系列,就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,用对物的深度描绘,来把握世界的本质。那些黑黝黝的砚台,曾经是中国毛笔时代的书写工具之一,“纸墨笔砚”构成了毛笔时代的书写之物。
但在今天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代,“砚”和诸多之物都从我们的生活中退出,成为一种“像”,一种符号和文化标志,它不再是与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的“物”了,就如同韩炳哲所说的“没有了朴实牢靠的手感”。
钱大经老师将这些“砚”,用深黑的描绘来体现出它厚重的质感,而且将其放大,呈现出巨大的体量。当现实之物被以如此厚重和巨大的视觉形象呈现于美术馆时,“物”也脱离了现实,成为艺术的符号。
铅笔是他的目光,描绘是他的凝视。而砚则是他凝视的对象,是物的实在。
钱大经老师如此用力去描绘这些“砚”,这些我们原本在现实中可以触摸和把握之物,这些已经消逝或正在消失的物,让它们以艺术的方式,重新被我们看见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